
“每天都要补货!”“一天加了80多位采购商的微信!”第138届广交会上热丰网,“粤林+”展区的参展企业不断传来好消息。
11月4日,由广东省林业局主办的绿美广东“粤林+”林产品展示活动结束。这是“粤林+”区域公用品牌首次登上“中国第一展”,向全球客商展示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最新成果。

经过半年准备,这次活动组织了来自肇庆、茂名、江门、韶关等10个市的15家林业龙头企业。茶油、灵芝、沉香、化橘红、梅片等广东特色林产品集中展出,吸引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团前来参观、谈合作。初步统计显示,现场达成的意向订单超过200份。
在展区里,沉香、竹蒸笼、大灵芝等岭南特产颇受关注,采购商来往不断。被称为“木中黄金”的沉香格外受欢迎,惠州市鸿茂林业带来的线香、车载熏香器吸引了不少客户。“沉香既有生态价值,又有药用功效,巴基斯坦客商很看好。”企业董事长钟锦祥说,这种广东“木头”在阿拉伯市场卖得不错。

广东棋楠山沉香也是参展企业之一,收获不小。联合创始人杨燕椿介绍热丰网,现场最大的一笔零售单有8万元,不少外国客商因为沉香的天然香气来咨询。摩洛哥客商再次购买了定制珠串,还有外商提出要去参观种植基地。杨燕椿表示,省林业局搭建平台,让他们直接接触到海外市场,接下来会重点做沉香精油的国际业务。
肇庆市粤鼎农林展出的1.2米高巨型紫灵芝,成了展区里的“热门打卡点”。这株灵芝和肉桂、砂仁、沉香被大家称为“四大金刚”,吸引了30多个国家的客户来洽谈。总经理李雪霖说:“道地的产品,就能走向世界。”埃及客商喜欢灵芝茶,欧洲买家对化橘红啤酒感兴趣,新加坡客商订了一批五指毛桃汤料,俄罗斯客商尝了油甘白兰地,不同的需求都说明广东林产品在国际上有市场。

在“粤林+”展区,语言不通的问题靠真诚沟通解决。广东宝华农业市场部经理庞兆坤说:“就算英文说得不好,我们会主动出示微信二维码。”活动期间,他们和沙特、巴基斯坦等国家的80多家外商建立了联系,新加坡有客户还直接询问山茶油出口的事。“这些需求已经转给国际部跟进了。”庞兆坤表示,这次参展让企业更有决心扩大海外业务。
和以往企业“各自为战”的展销模式不同,“粤林+”展区里的企业形成了品牌合力。一个展台来了客商,旁边展位的工作人员会主动帮忙引导、做翻译。现场能看到,外商品尝着清远魔芋做的素食,蘸上韶关茶油辣椒酱,再喝一杯肇庆小青柑沉香茶或湛江灵芝茶。俄罗斯采购商尝过之后连说“很好吃”,还咨询了合作事宜,试吃的人一直不断。
这种合作是振为魔芋、宝华农业等企业提前商量好的。他们把茶油、魔芋素食、特色茶饮搭配展示,让国际采购商全面了解广东林产品。“粤林+”展区不只是卖产品的地方,也成了企业合作的试验场。通过共享资源、一起推介,参展企业把岭南林业的优势放大了,解决了单独开拓市场的困难,找到了新路子。这种“1+1>2”的效果,让广东林产品能更好地走向世界。
这次展示的成果,离不开广东省林业局的系统筹备。工作人员经过一年多的调研筛选,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林产品,制定统一标准打造“粤林+”品牌,助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。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热丰网,组织“粤林+”参加广交会,是践行“两山”理念、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具体行动,目的就是帮林业企业打开国际市场。
广东是林业大省,森林资源丰富。2024年,全省林业总产值达9416亿元,油茶种植面积324万亩,竹林800万亩,林下经济发展到3241万亩。还有194个国家级、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,70多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。展会上沉香、灵芝等产品受欢迎,也印证了“道地的就是世界的”。
目前,广东正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提升林产品品质,重点培育“粤林茶油”“粤林竹品”等子品牌,还通过广东林业博览会等平台加强国际合作。“十五五”期间,广东会继续创新林业发展模式,通过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生产,让“粤林+”产品在全球更有影响力,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,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增添动力。
从分散的林产品到聚合的“粤林+”品牌,广东用“抱团出海”破解了林业企业“小散弱”的困局,让山茶油的醇厚、沉香的雅致成为跨越国界的语言。这背后,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生动落地,更是政府搭台、企业唱戏的协作智慧。当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经济优势,绿美广东不仅有“高颜值”的生态画卷,更有“高价值”的产业未来。
《南方》杂志全媒体记者、南方+记者丨许俊仟
【通讯员】林荫
【本文责编】蒋玉
【频道编辑】周丽娜 陈冰青
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【值班主编】杨洋 蒋玉
【文章来源】南方杂志党建频道

百盛证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